“今天我又找了10根廢釬子”,防塵工小馬興奮地向班長匯報。班長低頭算了算說:“差不多夠了,今天就打上井加工吧?!边@是筆者在井下材料庫門口看到的一幕。
最近幾天,在花園煤礦井下材料庫附近的巷道里,經常能看到通防工區的干部職工扛著或三兩根、或四五根的廢舊釬子向材料庫走去。筆者采訪了解到,原來是隨著該礦礦井的不斷延伸,-730軌道、膠帶兩條大巷以及東翼膠帶大巷都具備了安設隔爆水槽的條件。而安裝一組隔爆水槽的費用在10萬元左右。該礦通防工區接到任務后,用風鉆在這三條巷道中施工了312個吊掛眼,為了節省材料費,他們決定用變彎或磨損的風鉆釬子或錨桿機釬子做支撐架。但是312個吊掛眼就需要大約100根廢舊釬子,去哪里找這么多廢舊釬子呢?
通防工區決定要利用自身的優勢,發動全工區干部職工在井下“淘寶”。于是,防塵工在各自的管轄區域展開了地毯式的搜索,瓦檢員在井下到處轉,到處找,井上的材料員負責去翻廢料堆和查看車皮,很快100根釬子就湊齊了。
他們將撿回來的廢舊釬子切割成
經過全工區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,現在三條巷道中的隔爆水槽基本扎設完畢,他們沒有向礦上要任何材料,全部都靠自己想辦法解決。
采訪中,瓦檢員小趙自豪的對筆者說:“我這段時間總共找了7根釬子,這東西鋼性硬,彎了就取不直,不能再當釬子用,賣廢鐵又太可惜了。礦上領導說‘省下的就是賺的’,我們雖然是二線輔助工區,但我們一樣能為礦上創造效益。雖然這三組隔爆水槽已經扎設完了,但是以后只要我看見廢釬子什么的,我還撿回來,經營企業就跟家里過日子一樣,東西都收好,總會用的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