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紀念建黨一百周年,我們單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。一次次重溫黨的百年奮斗歷程,一次次對黨的信仰更加堅定,一次次進行了心靈的洗滌。切實讓作為一名普通群眾的我在冥冥中感覺到:黨就在我們老百姓的心中,愛黨,擁黨,是一種責任、一種擔當,更是一種堅如磐石的信念。
說起來我也算出生在一個黨員之家。爺爺,父親,哥哥都是共產黨員,特別是父親對共產黨員的初心、使命和擔當的深刻詮釋,更加深深影響了我。
父親年輕時是我們村的黨支部書記,在村民的眼中他是一位公正無私的村支書。在父親任村黨支部書記時不曾有過半分私心,當時鎮幼兒園招收女教師,村里有一個指標,我姑姑符合條件,也正是迫切需要工作的年紀,但父親還是推薦了村里家庭條件更為困難的人。正是因為這份公正無私,父親在村里的威望很高,誰家有鄰里糾紛,只要父親到場調解,最終都能化解矛盾。
現在已退休在家的父親,因病落下神志恍惚,口語不清的毛病。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位老黨員訴說著自己入黨的日子,我便順口問身邊的父親:“還記不記得哪年入的黨?”在一旁的母親說,“他有時候都能忘記自己的年齡,更別說這樣的日子?!薄?/span>1973年6月6日!”父親的腦子瞬間清醒,吐字異于往常清晰的回答道。我被父親的舉動震撼了。經常把身邊人認錯,把自己年齡忘記,聽不太懂的話還要母親“翻譯”,入黨時間卻回答的卻如此準確清晰,這又是一種什么力量!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信念,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,可以讓一個人瞬間變的清醒,就如父親此時。
父親的話一直都不多,但他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“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,心中無愧才能有底氣。”這句話不是唱高調也不只是說說而已,而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信念。人們常說,“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”,我們每個人都與國家緊密相連,所以不要忽視個人“微小”的付出。
我知道,任何一份工作都是“起始于辛勞,收歸于平淡”,時間一晃我已在工作崗位上走過了二十一個年頭。這些年里,我始終受著父親的影響,也一直牢記著他對我的教誨。我的年齡在變,我的崗位在變,我的心態在變,不變的是我將永遠堅持努力工作“無愧于心,無愧于企”的自我要求,做一個和父親一樣的人,永遠懷著一腔干勁和熱情,帶著一份執著的信念,堅守自己的崗位,用自己的努力,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可期的未來......
▇金橋煤礦 崔艷紅